我们的青春相差30年……
【视频】有了PR还要入籍吗?澳洲华人的选择恐惧症
by 快点视频. Jan.22, 2021穿越2千多年的时光隧道...丝绸之路:领略历史文明的苍凉和华丽!
"我的offer在哪里?" 史上最难一届留学生的国内外求职危机
美国民主至暗时刻 川粉国会‘暴动’特朗普能被弹劾下台吗?
豫园、城隍庙、外滩...心动上海:现代而又不失传统的海派文化都市!
疫苗全球开打 病毒加速变异:"旧"疫苗能否刹住"新"疫情?
气候环境恶化拉响警报!澳洲这种最特别的动物也濒临灭绝!
第二届“才子家人”大赛投票上线啦!
Nov.20, 2020澳华生腐尸案揭极端家暴 尸体7个月才被发现
Nov.22, 2020北部海滩疫情或蔓延 悉尼健康警报全清单在此
Dec.18, 2020华裔护士斩首男友至今尸骨未全 家暴如何自救?
Nov.08, 20202012年,演员白静被丈夫3刀杀害,悲剧背后有着怎样的真相?
Nov.24, 2020澳洲大学生就业官方报告最新出炉 最高薪最好找工的专业有哪些?
Nov.20, 2020梁洛施奶奶:拒绝母女进门,孙女生三子获亿万家产,她想认亲
Dec.17, 2020新州高考排名前20学校今揭晓 最强公校私校逐个看
Dec.18, 2020在新州州立图书馆学习的年轻人。(澳洲新快网图片)
悉尼70后的华人移民说:
“孩子,我们的青春相差了30年。如今你们看到的一直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的爸爸妈妈,似乎是沉默寡言的爸爸,似乎是一直忙个不停的妈妈,不断唠叨着你不要行差踏错,不断催促你学这学那。但是爸爸妈妈们也曾有自己的青春。你们所感到的愤怒、迷惘、悸动等等在青春期的情感和所经历的,爸爸妈妈们也都曾经历过,或许以不一样的形式,毕竟30年间,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青春的内核相似。”
“我希望能够和你们分享我们的一些经历,同样也希望你们愿意谈谈内心的感受。现在流行说前浪和后浪,但其实我们大家都是浪中人,有的人随着时代和环境浮沉,有的人则是弄潮儿,这真的和年龄无关……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一句口号非常流行,‘理解万岁!’如今我们想对处于青春期的你们说同样的话,希望更好地理解你们;也希望你们,愿意更多地了解父母。”
一代又一代的人的行为、态度和生活方式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所塑造,因此每一代的青春都有着各自时代的烙印……
如今悉尼的许多华人移民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自身发展空间逐渐变小的中年阶段。一些70后的华人家长们,与他们00后的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
一些澳洲妈妈们回望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情景,总结了父母不应该对孩子说的10件事,一起来看看吧。
“那些曾经不那么重要的事情,现在变得重要了,那些我当时认为十分有意义或者是必须要较真的事情,现在回过头看也不过如此。”
在澳大利亚,许多人都能感受到春风拂面般的赞扬文化。无论是在工作中、生活中或者是学习中,经常听到人们说,“这真是太棒了!你做得非常好! ”尤其是对于孩子们的各种努力和获得的成绩,家长们的赞扬更是不遗余力。“你真是超级棒!”“你太聪明了!”“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图画/作品!”……
我们为他们创造了许多的机会,但同时也剥夺了他们的许多机会;我们对他们的生活进行微观管理的地方太多,但给他们的自主权很少;给他们太大的压力要争取个人的成功,但几乎没有给他们经历失败和挫折,并且努力去克服困境的机会。
澳大利亚的华人家庭一向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对于众多家长来说,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人都会重复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关系。” 在澳洲的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各种危机和影响之中,一些家庭中的每个人的情绪都变得更加紧张了。有时,发怒总是难免。而这,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一些影响。
近来新州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相较数月前的封锁之前减少,但新州卫生当局仍然“焦虑不安”,并认为出现了令人不安的趋势。
在悉尼,有许多家庭送孩子去踢足球,当中不乏众多华裔孩子奔跑的英姿。每在赛季的时候,周中和周末时,在悉尼各大公园或者学校的绿茵场上,总能看到来自不同的足球俱乐部的球员们在进行训练或者比赛。
“有时人们会做我们‘检查’的事情,而不是会做我们‘期望’的事情。”对于口罩的讨论和纠结心态如今成为众多澳人尤其关注的焦点之一,无论是强制性或者是选择性的佩戴,无论所持的观点和态度如何。
澳洲的一些华人家长们,似乎陷入了“纪律困境”,在他们的教育哲学中,严格的管教必不可少。 但是这与整个大环境中的“宽容放松”教育似乎并不兼容。
“‘懒惰’这个词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负面的含义,因为我们看重成就、生产力和结果。我们十分看重教育,看重对下一代的培养。为人父母者应该多花时间陪孩子,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但显然,在某些方面,我做过了头。太多的引导、介入和帮忙,其实并不利于孩子成长。” 悉尼华人赵女士如是说。
有人曾说:“父母总是在等待孩子说谢谢,而孩子总是在等待父母说对不起。这意味着彼此的交流出了问题。”澳洲有的华人家长,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有时感到不知如何更好地去和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有效地沟通,感到陷入沟通窘境甚至是困境。有的孩子也出现情绪问题。
“我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教导我的女儿这样去处理自己的情感:如果她的感觉不好,或者她应该隐藏自己的真实感觉,以便让她周围的人更容易接受她。我不想逼着她让她长出坚硬的外壳来隐藏真实的自己,或者假装那是真实的自己。”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