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悉尼邦迪(Bondi),一位囤积者家中的院子里放满了各种杂物。(澳洲新闻网图片)
严禁转载
有人一直断舍离,有人一直在囤积。
今年新冠疫情期间一些人的购买、囤积行为引起了关注,也让囤积症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但这种囤积症和前者的囤积行为不一样。
在澳大利亚,众多有囤积症的人,来自不同的社会经济群体。他们当中,有相当富有的人,他们有钱继续不断买东西,而且有非常大的房子能够安置各种物品;也有受过非常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士;还有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
澳大利亚约有2.5%的人存在各种囤积行为问题,如此算来,这个人数大概是65万人,考虑到对家庭和社区的影响,这个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人数更多。
在2013年之前,囤积症被归类为强迫症的一种。自从它被最新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重新分类为一种临床症状以来,囤积症正成为一种被人更为广泛理解的精神疾病的一种。任何人都可能受困于囤积行为——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或经济状况。
有的人喜欢把什么东西都留着、不舍得丢弃,觉得这些东西今后总归能在某个场合派上用场。有的即便知道它不会再有任何用场,但是只要它物理上存在,或者心理上觉得它存在,就觉得安心。
但当过度收集、购买以及无法丢弃物品的行为成为一种强迫性行为,这便是囤积症。
说到囤积症,有的人会说这是一种不可理喻的行为,有的人说囤积将让人一事无成,有的人将其当成一种行为怪癖……专家们认为,很多时候,囤积症因为一些被报道的高调案例而被污名化,必须谨慎对待。
【聚焦】澳洲专家深剖囤积症 他人当作垃圾他们为何视若珍宝?
复制本文链接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争取机会,就像一场抢夺音乐椅的游戏,人总比椅子多,竞争总比机会多。”对于不少澳洲本地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新冠疫情所袭击的2020年是失落的一年。
本周二,在直截了当拒绝一位妈妈员工希望从全职转为兼职工作的请求之后,一位管理者所发的推特帖子在网上疯传——这位管理者认为拒绝的理由很充分。
这4位华人学生是悉尼4所不同的百年顶尖私立学校的全额音乐奖学金获得者。年少组成乐团,识于微时,志趣相投,一起成长,享受音乐的美与乐,齐心去迎接挑战,这真是少年时代生活的亮点。可以说他们以手中之琴为剑,披荆斩棘迈向未来。若他日回望青春过往,这会是他们青春记忆中亮丽的一笔。
澳人财富的分配图——处于财富阶梯中的最低层、中层和高层的分配图究竟是怎样?在这种贫富悬殊中,哪些群体受的影响最大?造成财富不平等的因素又有哪些?
截至今晨,悉尼各地百余个场所已进入新冠疫情警戒状态。“辛辛苦苦抗疫一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这是许多华人家庭这几天以来,面对疫情再次卷土重来的心情写照。悉尼新冠病毒疫情的突然升级打破了许多澳人的圣诞和新年计划。
新州高考将于本周五放榜。在今年的新州中学毕业生所填写的报考大学志愿中,他们最青睐哪所大学?报考排名前五的大学有哪些?
12月圣诞季,如果说相比圣诞节,澳人更喜欢什么的话,那可能就是伴随着圣诞节而来的传统。新冠疫情之下,今年会有什么改变呢?
“我终于和父母谈起心理健康的话题,我用英语说出了这句话‘爸爸妈妈,我有抑郁症’。”在亚裔家庭中,很多时候关于抑郁症的话题其实难以提出来,这背后有很多故事,也有一些障碍。
澳洲新快网教育频道日前采访了学习竹笛的悉尼女孩Mia W和她的启蒙老师、也是她的外公朱道钧。听听他们谈谈在竹笛学和教方面的历程。
一起来听听悉尼华人女孩周嘉茜和她的妈妈Yuna谈谈学习古筝的历程。在悉尼,这些学习民乐的孩子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才华,让澳洲更多的本地人去认识各种中国民族乐器,了解和欣赏它们。
1拜登等四位建制派“长老”将接管美国政坛,他们能否应对危机?
2黄之锋家人卖房后跑到澳洲 李卓人、林卓廷也在卖房套现
3悉尼多地高层公寓供过于求 这种房型最难脱手
4特朗普准备搬离白宫,人们开始担心这些东西会丢失
5通行缩短20分钟 海港大桥或双向收费
6高度警惕!这些区的污水含有新冠病毒!
7悉尼中国留学生疑遭毒打致死 男友今被控谋杀
8全澳新冠累计确诊28708例:悉尼西区疫情蔓延,医院工作人员确诊,维州放宽“口罩令”
9新州百元代金券几周后发放 实施细则披露
10新州这波疫情何时结束? 数据分析:没几天了
【新快财富】2020年12月刊“疫苗与经济“
澳洲新冠疫情:新州连续7天无本地传播 澳洲多个区域污水发现病毒
【视频】有了PR还要入籍吗?澳洲华人的选择恐惧症
攻克变种病毒 200多种新冠疫苗正加速研发中
打折啦!2021新学期返校装备优惠信息大全
‘谷歌’威胁关停澳洲搜索服务 我们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新州疫情好转 公共场合‘扫码签到’有望取消?
高度警惕!这些区的污水含有新冠病毒!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